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医护团队  > 寻找科室  > 外科系统  > 神经外科

科室简介

 

一、百舸争流中的领跑者

创建与发展

1984 年,在薛庆澄先师的学术引领与悉心擘画下,王象昌、栾文忠、李振东等业界先驱共同奠基创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栾文忠教授出任首任主任。四十余载薪火相传、勇攀高峰,科室历经跨越式发展实现历史性蝶变,现已跻身全国重点学科行列,全面承载北京大学医学院医教研一体化重任及高品质护理使命,牵头主持国家级重点课题与区域协同创新项目,在神经外科领域树立起兼具学术高度与临床深度的专业典范。

师资队伍

科室锻造了一支架构完备、学术精湛的医疗护理精锐团队,现有医护人员 45 人,其中医师团队 22 名(含主任医师 4 名、副主任医师 7 名、主治医师 9 名、住院医师 2 名),护理团队 23 人。人才梯队呈金字塔式科学配置,17 人拥有博士学位,5 人获硕士学位,配备学术造诣深厚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兼具前沿创新活力与深厚临床积淀,为学科持续领跑提供硬核人才支撑。

二、全面布局,内涵式跨越 ——“四大专科” 协同发展

神经肿瘤

科室已实现显微镜、神经内镜、手术机器人及术中导航等先进设备的精准整合应用,开展颅内肿瘤个体化微创手术。依托分子病理学构建规范化胶质瘤综合诊治体系,为每例肿瘤患者精准匹配前沿协同治疗方案,实现诊疗效果最大化。在常规颅脑肿瘤诊疗基础上,针对脑深部胶质瘤、复杂颅底肿瘤、巨大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等高难度病变,形成了体系化的高阶诊疗策略,积淀了深厚的临床实战经验,治疗技术稳居国内先进梯队。

脑血管病

以国际权威指南为精准诊疗基准,实现微创开颅、介入手术等技术的高阶规范应用,持续保持手术安全性与长远疗效的行业领先水准。团队在高危险颈动脉体瘤、多发及巨大颅内动脉瘤、脑及脊髓血管畸形、Moyamoya 病(烟雾病)及各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领域,已构建起体系化的成熟诊疗方案,积淀了深厚的临床实战经验。

功能神经外科

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传统优势病种的微血管减压治疗基础上,已构建起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多元化精准诊疗体系,涵盖长时程视频脑电监测、脑深部电极植入、癫痫病灶切除及迷走神经电刺激等核心技术。针对帕金森病等肌张力障碍疾病,建立了成熟的脑深部电极植入(DBS)治疗技术体系,为功能神经疾病患者提供全周期、高精度的诊疗方案。

脊柱脊髓及周围神经与神经创伤

聚焦高难度脊柱脊髓病变诊疗,年完成椎管内肿瘤(神经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胶质瘤等)、骶管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空洞等复杂病例手术百余例,技术积淀深厚。在周围神经疾病领域,构建起 “精准诊疗 - 功能重建 - 康复指导” 全链条标准化干预体系,对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周围神经鞘瘤、面瘫等病症的诊治形成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实现诊疗与康复的无缝衔接。

三、国家级科研与跨学科创新

室科研创新实力稳居国内第一梯队,牵头承担 “国家脑计划” 北方配套子课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40 余项,累计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主编及参编专业著作 20 余部。在胶质瘤精准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神经调控治疗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科研成果已在省市及基层医院实现规模化临床转化与推广应用,构建起 “基础研究 - 临床转化 - 技术推广” 的高效创新链条。

四、面向基层 —— 共建共享

科室深度践行 “强基层、促均衡、兴区域” 的发展战略,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三级医院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络,通过远程会诊、实时手术示教等精准帮扶模式,加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专家团队定期下沉一线,以学术巡讲、专家坐诊、联合查房、实验室共建、科研协同攻关等多维举措,构建起技术 “输血” 与科研 “赋能” 的双轮驱动体系,全面推动区域神经外科诊疗水平跨越式提升。

五、服务理念与未来愿景

北大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始终以 “患者为中心、技术为引领、协作共发展” 为核心发展理念,持续优化顶尖学科资源配置,筑牢医疗质量安全防线,深化诊疗规范化与精准化建设。未来,科室将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标杆意义的一流神经外科多维协作生态体系,与国内各级医疗机构携手筑梦前行,全面助推区域神经外科诊疗能力迈向新高度,让更多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特色诊疗


教学科研


联系我们

门诊:门诊楼3层北侧

病房:8层C区

查看就诊流程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