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志愿服务与志愿管理计划
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医院社工部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志愿者的组织与管理包括招募、培训、服务、评估与激励等重要步骤,缺一不可。社会工作部要负责根据志愿者的特点和工作目标制定详细、明确的整体工作计划,说明工作意义,确立志愿者在服务中的角色及参与目的,从而确定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每个工作环节。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具体工作和步骤包括:
1.初步界定服务对象和范围及志愿者的角色,草拟服务计划书
2. 设计工作:编写工作手册及服务方法
3. 志愿者前期宣传
4.志愿者招募及甄选
5. 志愿者培训及考核
6. 志愿者服务组织
7.志愿者督导
8.志愿者评估
9.志愿者激励
10.志愿者权益保护
11.志愿者风险规避
12.检讨及评估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前期宣传
志愿者宣传不仅是招募志愿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志愿服务精神在全院乃至目标群体、我院所在社区和更广的社会范围内之推广。志愿者宣传流程如下:
(一) 印制宣传小册子或者招募海报、展板等,内容包括:
1、为什么开展志愿服务:
招募志愿者的背景:北大人民医院的理念、开展志愿者服务的背景和意义,医务社工部在组织志愿者工作中的角色。
2、什么人可以成为志愿者:
对志愿者的要求,即志愿者的资格和准入标准。
3、志愿者可以做什么;
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如门诊大厅的导医、住院处服务等的介绍和目的。
4、如何成为人民医院的志愿者:
说明提出申请的方式:如负责人的联系电话、邮箱、人民医院社工部的位置,便于有意向的人向本院提出成为志愿者的申请。或者可在人民医院社工部的网页上添加志愿者申请表格,有意者可直接下载表格进行填写。
(二) 发放招募海报、宣传册等:
可以考虑在医院比较醒目、人员流动量大的地方发放,如医院门口、门诊大厅、急诊室入口等,可以摆放面积较大的展板,粘贴招募海报
(三) 院内动员:
1、以志愿者培训暨动员大会的形式,向医院内部的医护人员、学生、团员进行志愿者培训,会上由院领导、党委、团委进行号召动员;
2、 与医院负责与病患和社区联系的部门合作,组织医院的社会监督员、过去的病友、热心人士开会,宣传和介绍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计划。
(四) 对外宣传:
对外宣传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主动联系潜在的志愿者群体,向其宣传人民医院的志愿者项目;二是进行媒体宣传,扩大志愿者项目的社会影响。
1、联系潜在的志愿者群体:
1)高校志愿者社团
2)临近社区的居委会:离退休人员可能是潜在的志愿者来源,可联系居委会进行相应宣传、招募等
3)与社会上的志愿群体建立联系
4)向人民医院的社会监督员进行宣传
5)中学生:联系社区内的中学,介绍医院的情况,宣传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计划。因中学生是志愿者的重要来源之一,可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志愿服务,者是有相关志愿者活动背景的学校。
2、媒体宣传
1)建立北大人民医院社工部网页,在网页上对志愿者项目进行宣传
2)联系平面和立体媒体,如在北京市的主要报纸、期刊以及电视节目中对人民医院的志愿者项目进行宣传。
三、 志愿者招募与遴选
(一)志愿者招募
志愿者招募即征集志愿者进入本院社会工作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自愿参与是志愿服务的前提,因此本院在招募过程中应遵循自愿原则,吸引有爱心、有责任感并有服务意愿的个人或团体,使其加入到社会工作部的志愿者组织,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服务。
1、志愿者的基本条件:
1)年满18周岁,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能力。
2)具有志愿精神,有强烈的服务意愿
3)认同志愿者的使命及目标,不追求物质报酬或其它任何私利
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5)富有责任感
6)愿意与他人合作
7)有参与服务的时间
8)当前身体状况基本健康,具备提供服务工作的身体素质
9)有参与相关服务活动的知识水平与能力
-
补充:对于具体的群体,可能会有一些条件的改动。例如中学生群体可以放宽年龄要求,但是一定要配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督导;病友申请成为志愿者需得到医生许可;等等。
2、宣传与合作
社工部与院党委、团委、教育处密切合作,在相关部门和科室中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扬志愿服务精神与理念,不定期的开展志愿服务的培训与讲座
3、有意向的人员向本院社工部提出申请,填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志愿工作申请书
4、申请人员填写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志愿者申请表
(二)志愿者遴选
1.医院在接收完志愿者申请之后,将资料归总交予社工部人员,然后由社工部工作人员对报名者进行面试和遴选,面试中工作人员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是否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2)投入与热心的程度
3)大致的态度与情绪反应
4)对于医院和岗位的关注点
5)其他兴趣与爱好
6)适应性
7)成熟度与稳定度
8)自信程度
9)是否有所隐瞒
10)之前工作和志愿工作的时间模式
11)申请理由
12)偏好的工作类型
2. 对确认资格的志愿者进行通知,并要求其填写志愿工作承诺书
3. 对通过遴选的志愿者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形成初步的志愿者队伍。
四、志愿者培训与考核
所有的志愿者在进入医院,开始工作之前,都应该先接受一定程度的培训,达到特定的标准。通过适当的培训课程,让志愿者接受医院的理念,获得工作所需的知识、技术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协助志愿者选择工作,增强志愿者的自信心,促进其潜能的发挥;使志愿者明确其权利和义务。通过阶梯式的能力建设培训与实践,使志愿者获得成长,实现志愿者、医院和社会的共同发展,促进和谐公民社会的建设与人类幸福。
这类培训课程可分为两个部分:(一)迎新课程:为志愿者做好准备,建立志愿者与医院的明确关系(Introduction);(二)培训课程: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训,以便他们可以提供恰当的服务。
(一)迎新课程
准备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即使已经具备了所需的技能,还是需要一些迎新课程来了解医院。迎新说明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志愿者在医院里感到自在,同时了解医院的做事方式。课程内容应包括医院的全面介绍和实用资讯,同时让志愿者明白他们如何协助医院达成它的使命。志愿者越深入的了解医院的体制和运作方式,就越能为医院服务。
迎新说明课程是要回答新进志愿者可能有的三个问题:
1)介绍使命: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工作?
2)介绍制度:我要如何在这里工作?
3)介绍社交环境:我要如何跟这里的人相处?
这些问题得到解答,志愿者才会在医院内感觉自在。志愿者如果在其中任何一方面感觉不对劲,就会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地方。新进志愿者流失率过高,通常都是因为缺乏好的迎新说明课程。好的迎新说明课程应该让志愿者与医院的关系拍板定案,明确地在双方之间建立起理性的、感性的、实际的关系。
迎新说明课程中应包括三个内容:使命介绍、志愿者管理体系和志愿者将要接触到的医院环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