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科护理自2010年12月被国家卫计委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以来,在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卫计委、院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护理部和医院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临床护理方面
2009年12月,我院成为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首批六家试点医院之一。乳腺外科和神经外科分别于2010年1月11日、1月18日开始试点优质护理服务。2010年1月27日,卫生部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了有序、扎实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真正做到让政府满意、社会满意、医院满意、患者满意、医生满意、护士满意,护理部前期调研护理工作现状、梳理基础护理内涵、测算基础护理项目工时、简化护理文件书写、修订规章与流程、制订岗位描述、依据工作量配备护士;通过读书报告会形式更新护士长和护士的观念;改变排班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使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确保了患者生活照顾和各项专业护理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医生工作站、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完善社会支持系统,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还给了患者,确保了护理模式的顺利转变和优质护理的实施。全院各病房分三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2011年8月所有病区均实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护理理念、工作模式、护理内容、患者称呼、护士配备、护理班次、护理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变,取得了患者舒适、护士认可、医生满意的成效,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投诉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为了使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深入、持续、健康地推进,护理部每年举行责任护士培训班,分批次培训责任护士。扎实的工作,稳步的推进,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行的肯定,2011年,我院被评为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乳腺外科获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病房,王秋双、任伶萍获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个人;2012年,呼吸内科荣获卫生部“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乳腺中心、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风湿免疫科被评为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 2017年,创伤骨科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病房,神经内科郑宇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优质护理服务表现突出个人。
2009年9月开始,我院与新加坡健保集团合作,引进与国际接轨的护理规章与流程。规范护理规章与流程的书写格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最新的指南编写、修订我院原有的护理制度,包括组织架构与岗位职责、行政管理制度、优质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护理应急预案、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8个方面,每年均进行修订并印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规章与流程》;2013年,将185条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修订整理成册,印制了《专科护理操作技术规章与流程》;2015年,我院与人民卫生出版社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编写《护理管理实务系列丛书》,包括《护理规章与流程》、《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内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妇产儿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手术室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五官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急危重症护理操作技术》共8个分册,已于2017年出版。
2010年,我院启动移动护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利用PDA及条形码技术,完成患者身份识别、医嘱执行、文书记录和信息查看等功能。首先,各项功能在乳腺外科进行设计和试用;2011年3月11日,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骨关节科作为第一批试点病房正式启用;5月,我院成为卫生部唯一一家开展护理记录电子化和护理移动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医院;6月15日,住院所有病区全面上线,同时上线移动中心供应室质量追溯模块;10月18日,开始启用移动护理护理管理模块;12月6日,在感染科门诊开始试用移动门诊输液管理模块;2012年1月,移动中心手术室管理模块开始上线使用;2013年1月,全院上线护理质量评价系统;5月在西直门院区开始实行自动包药机进行口服药摆药和条码管理;同年10月,在创伤骨科和风湿免疫科开始试用智能柜管理病房基数药品;2014年,开始推行化疗药品和肠外营养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临床用血的闭环管理、母乳喂养的闭环管理、婴儿防盗系统、患者一览大屏等;2015年,全院各病房均配备了移动推车。2015年,我院的创新型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获得了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北京护理学会科技奖一等奖。
二、人才培养方面
2011年8月开始,我院对应届毕业新护士实行专业科室轮转的培训方式。专业科室轮转分为手术科室组和非手术科室组,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为必转科室,转时间为6个月,其他科室每科室轮转3个月,每人轮转3年。采用阶段培训和总结的方式,每3个月集中培训一次。根据轮转培养目的和要求,制订了《在职培训计划》和《护士在职培训登记手册》。培训计划注重护士全面、连续、专业照顾患者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培训质量,参考国际护士会执业护士标准,从专业知识、患者问题解决能力、主动学习、沟通能力、工作表现等方面制定了评价标准,采用医院“师生双向360°评估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质量双向评估;护士长、各级带教老师、同组培训护士、住院医师均参与评价。2016年,根据国家卫计委《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将新毕业护士轮转时间由3年改为2年。
2003年至2017年我院已有274名护理骨干通过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其中重症监护专科护士87人、肿瘤专科护士48人、静脉治疗专科护士40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7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29人、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师15人、手术室专科护士19人、骨科专科护士10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7人、助产专科护士6人、老年护理专科护士3人、消毒供应中心专科护士3人。我院的14个临床科室(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内分泌科、血研所、骨肿瘤科、胃肠外科、中心手术室、产房、血液净化中心、乳腺外科、血液科38病房、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老年科)相继成为中华护理学会与北京护理学会12个专业的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临床教学基地。
2017年3月,为了培养护理人才,医院启动了“一二三”工程,每年派100名护理骨干出国短期学习考察。截止到2017年年底,共有103名护理管理者和骨干护士到新加坡、泰国短期学习。
三、教学与科研方面
2009年,我院开始与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合作,进行护理专业学生订单培养。遵循医院“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学理念,围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在学校临床课教学阶段强化临床实践能力教学,生产实习阶段安排学生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全程管理患者,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对患者的责任意识,训练学生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能力。
2011年,我院开始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工作,同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我院共有四位老师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我院护士在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论文1025篇,其中5篇论文发表在SCI期刊上。共申报院内外课题102项。
2018年是建院一百年。伴随着人民医院的成长、发展、壮大,人民医院的护理也走过了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百年岁月,百年沧桑。无数的人、无数的事,都已随风雨逝去,但永远不变的是人民护理人的精神。一代代人民护理人践行着南丁格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地在服务患者的实践中探索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