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式启动了门诊大厅志愿者服务项目,标志着医务社会工作正式进入医院。院内广大职工和医学生积极参与了此项志愿服务项目,在志愿服务中奉献爱心。在不断总结医院志愿者服务项目基础上,新的志愿者服务项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志愿服务项目也进入筹备中。7月22日,在医务社工部组织下开展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的岗前培训,标志着此项目的正式启动。
7月22日晚,7名志愿者在我院门诊地下一层血液净化中心,接受了透析患者志愿服务的岗前培训。党委书记陈红,教育处副处长张斯琴,血液净化中心主治医师隋准,护士长檀敏,医务社会工作部马秀芬、关婷共同参与了此次培训。
陈红书记首先鼓励大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志愿服务是本院开展的为患者深入服务的第一个项目,具有重要开拓性。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都在完善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此项服务的开展需要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
在“人名串串烧”的破冰活动之后,主治医师隋准向志愿者介绍了本次项目的目标在于帮助透析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他详细的讲解了服务的具体工作内容、要求、流程及工作限制等。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长檀敏向志愿者介绍了透析室的一般情况,并提醒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防护,保证志愿者自身的安全。檀敏老师通过讲述许多生动的案例,和志愿者们分享了透析患者的一般心理问题和压力,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在全面参观了解透析室之后,隋准医生向志愿者讲解了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并讲授志愿者当遇到突发状况时的正确应对方法。培训的最后,医务社会工作者关婷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和志愿者分享与透析患者沟通的具体技巧,例如同感心倾听、自我暴露、如何提问和深入话题等。在培训的最后,志愿者们分享了志愿服务的感受和体会。马秀芬护士长告诉志愿者,不可因为服务而忽视了志愿者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在自己情绪的欠佳的时候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
正如张斯琴老师所讲,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利他服务,也是每一位志愿者成长的过程。在与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能够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身,获得成长。在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也能够深刻体会作为一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志愿者要在实践中奉献爱心,感受责任,追求成长。
(医务社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