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飘香,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三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于2011年9月16~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秉承“新进展、新热点、新思维”的主题,来自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奥地利、挪威、中国大陆等国家或地区的风湿病学及免疫学领域的400余名专家齐聚一堂,对类风湿关节炎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充分交流与讨论,进行了近30场精彩绝伦的大会交流。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方伟岗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上海风湿病研究所所长陈顺乐教授及中华医学会风湿学分会主委、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候任主席栗占国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前主席Josef Smolen教授和Tore K, Kvien教授、美国风湿病学会董事会临床免疫学会前任会长Peter E. Lipsky教授、法国里昂大学Edouard Herriot医院临床免疫学和风湿病学系主任Pierre Miossec教授、美国坦普尔大学医学院风湿免疫科主任Philip L. Cohen教授、中华皮肤及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张学军教授、著名免疫学学者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副校长熊思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生科院院长王小宁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叶冬青教授等二十余名顶级专家将精彩纷呈的演讲带给与会代表。会议同声传译,分别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穆荣、贾园、郭建萍、刘栩及杨月,北大医院周炜及北医三院赵金霞担任。
EULAR前任主席J. Smolen教授就RA推荐指南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精彩的介绍。许多学者从循证医学入手,结合临床实践,解读诊治指南及专家共识,分析具体病例,对广大医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中,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是本次大会的热点之一,P. Cohen教授及T. Kvien教授对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使与会代表对生物制剂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安全性问题有了更全面地了解。同时,P. Miossec专家对与会代表非常关心的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键细胞及分子进行了深入阐述, DC细胞、γδ T 细胞、辅助性T细胞以及IL-17、IL-23、MIF、LPA等新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无不让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梁继民教授和叶冬青教授分别对多模态分子影像平台的发展以及风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策略作了详尽的报告,使与会代表受益匪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就类风湿关节炎专项973计划及“十一·五”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研究的成果及临床进展进行了专题汇报。
国内外专家对此次大会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继第一届和第二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之后的又一次高水平、高层次的类风湿关节炎高峰会议,是一场知识的盛宴,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基础研究走向世界的步伐,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进展。
(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