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聚焦

人民网:《中国肝病诊疗管理规范》白皮书在京发布

[ 2014-06-28 17:52 ]

《中国肝病诊疗管理规范》白皮书在京发布
——慢性乙肝管理规范诞生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 杨文彦)由中国医院协会组织,百时美施贵宝支持,集全国63名专家合力编撰的国内首部《中国肝病诊疗管理规范》白皮书21日在京发布。白皮书主要阐述了建立肝病规范化管理的相应制度及标准、推广的方式及相关肝病的规范化管理。


设立肝病专科推广 院内肝病管理制度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指出,近年来我国肝病防治和研究水平确实进步很快,但我国的肝脏病学科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诊疗模式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并加强。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来教授指出,病毒性肝炎一直是我国主要的肝脏疾病,在我国多由感染科医生来诊治;由于肝脏疾病谱的变化,消化科医生也承担着部分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的诊治。感染病科医生在传染性肝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方面具有较完备的知识结构,但对非传染性肝病、肝脏肿瘤的诊治能力则还要进一步学习;消化科医生在诊治肝硬化、脂肪肝方面有较好的经验,对病毒性肝炎的知识更新则相对缓慢;这种学科划分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惑和不便。因此进一步规范肝病专科设置,建立和完善临床肝病专科医生的培养体系是进一步提高我国肝脏疾病诊疗水平,发展我国肝脏疾病学科的基本要求。


推广诊疗管理规范 推动医院肝病规范管理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教授认为,医院应该建立从门诊到治疗一体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这不但能简化患者的就诊流程,加强疾病的系统性管理,还能达到有效控制疾病,减少大量社会医疗成本的浪费。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制定门诊患者病毒性肝炎的筛查及转诊制度,让在进行门诊手术、侵入性检查(如内窥镜检查等)等操作时发现的乙肝或丙肝患者到感染科或肝病科进行全面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这样的体系能更好的发现并管理患者。
 

建立标准化流程 提升肝病诊疗水平


    一项覆盖亚太及中东的34个国家的共508名医生(中国医生占43.3%)的有关对亚太乙肝防治指南的执行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药物效果及价格是医生选择初始用药时最常考虑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耐药性在药物选择时并不被经常考虑到。调查还发现,仅50-60%的医生能够根据亚太指南的推荐进行乙肝的抗病毒治疗(选择适应症、初始用药、停药时机等)。采用不合理治疗方案的医生也占相当比例。另外一项研究显示国内近七成医生使用低效高耐药药物,而在欧美、韩国和台湾地区,逾七成按指南推荐,使用强效低耐药抗病毒治疗药物。
针对以上情况,魏来教授指出,当前的医患矛盾加剧,这更要求医生实施按标准化诊疗。肝病诊疗管理规范化制度的建立可提高诊疗水平,因此有利于缓解医患矛盾。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