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赛事正浓,来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儿在赛场上全力拼搏,激战正酣,一旦出现失控、撞击、摔倒,参赛选手就可能出现各种受伤,2月8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韩国运动员朴章爀受伤。受伤的运动员在经过比赛现场医疗保障队的快速处理后,被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救治。那么,运动员受伤之后被送到哪里?如何接受救治?本文为您揭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专区”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冬奥专区”
由于当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防止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保障参赛各方的安全,根据冬奥组委会要求,从2022年1月23日至冬残奥会结束,所有来华涉奥人员将实施“闭环管理”。闭环内人员包括境外来华的人员和国内直接服务外方的工作人员,这里肯定就包括参赛选手,还有教练、队医、队友、随行人员等等。闭环内人员要求在闭环内酒店或冬奥村集中住宿,只能在闭环内自由活动,往返指定闭环场所之间必须乘坐冬奥专用车辆,从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所有涉及冬奥场所,均不能与闭环外人员接触。但当运动员受伤、工作人员病了,这时候就需要送到指定医院接受闭环管理的“冬奥专区”救治。 “冬奥专区”官方名称是“北京冬奥(残奥)会诊疗专区”。冰雪运动的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概率较高。为精准分类收治,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北京卫健委决定安排18家定点医院保障北京冬奥会的医疗救治。
作为冬奥会医疗保障收治定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负责首都体育馆冬奥会相关赛事人群的医疗保障工作,这就需要距离首体最近的西直门院区设置“冬奥专区”。首都体育馆,建成于1968年,被称为我国“资历最老”的双奥场馆,此次北京冬奥会承担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项目比赛。按照冬奥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收治五类涉冬奥人员中非传染病的闭环内和闭环外伤病员,包括首体场馆内所有闭环内人员,和海淀区26家签约酒店闭环人员的健康维护,预计1.2~1.5万人。
厉兵秣马 精心筹备
设立“冬奥专区”,不仅要满足包括高风险地区的国外运动员在内的闭环内相关人员就诊救治需求,还要保证在人民医院正常看病的普通患者和家属们的安全,当然也包括医院内各类工作人员的安全。为此,医院对区域功能进行重新设置划分,将制剂楼一层改造为冬奥闭环专区,与现有的急诊急救大楼的冬奥外围人员专区共同组成“冬奥综合救治专区”,并预留突发事件应急储备空间。医院制定闭环与外围人群常规诊疗和突发事件工作方案,规划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的诊疗流程和转运路线等等,反复推敲,多次演练,并针对收治人员类别,制定了“四专”医疗感控流程,即“专人、专区、专线、专防”,保障工作人员在疫情防控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快速康复。
考虑到冬奥会保障周期长,突发状况复杂多变,医院结合学科优势,合理匹配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由36个科室临床、影像和检验的180名专家组成“医疗保障队”,以满足医疗保障全学科、多病种的诊治需求。医院多次组织冬奥相关培训和演练,包括医疗和感控培训、急诊院前急救及转运演练、冬奥闭环伤病患者多学科救治演练等,确保全员通过培训考核。除了医疗和感控培训,医院对外合作办公室、保卫处等相关科室还组织了安保和文化培训,内容包括冬奥会保障的重大意义、保障工作中的信息安全、冬奥赛事常用语言交流、各国文化风俗习惯和外交礼仪等。
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比赛现场或赛道,均有近在咫尺的场馆医疗保障团队跟随,运动员一旦发生伤情,随时赶到,在场边快速救治;情况较重或依赖检查设备诊断需要转院时,会立即通知医院,院内专家团队即刻做好收治准备,一场争分夺秒的医疗救治即将开始。从场馆转运到医院,仅有5分钟的时间,就在这五分钟时间里,医务管理、感控专家、救治医护人员以及财务、安保、检验、药剂、放射等相关人员各司其职,救治过程紧张有序、专业娴熟。医院对外合作办公室负责翻译患者知情同意书、化验单、放射报告单、病历模板、诊断证明等,为国外运动员及相关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诊疗服务。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要把对外的冬奥保障工作和对内的群众医疗救护工作同时做好,必须做到保障为先,感控为重,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错。医院医务、感控、保卫、总务等部门,根据感染防控要求,梳理接诊收治、强化穿脱防护操作、规范检查项目、协调多学科会诊、细化终末消毒等流程,极其严格极其严谨地开展工作。医护人员在给伤/患者做治疗护理,全程需穿着防护服完成。“专区”每日定点卫生打扫、环境消毒,时刻处于清洁的备用状态。
完成接诊,整个区域会立即进行清洁消毒。文章开头提到的韩国运动员朴章爀,就是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的伤口缝合。待伤/患者处理完毕或出院离开后,医护人员的医疗保障任务暂告一段落,但并不能回家,需要在闭环管理区域进行单间隔离。完成所有医疗任务后,仍需要根据接触病人情况进行7天或14天的集中隔离。这一隔离,就几乎失去了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培训和演练,在正式比赛之前举行的冬奥会测试赛中,顺利完成接诊任务,用实战验证了流程、历练了队伍。从1月4日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冬奥专区”收治伤病患者达58人,涉及21个学科。随着赛事激烈进行,任务将会更为艰巨,“人民人”始终以敬业专业的状态时刻准备着。
冬奥赛程过半,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感动着亿万观众,在他运动员身后有着众多的守护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北京冬奥(残奥)会诊疗专区,用专业的技能、高质量的医疗水平为运动员保驾护航,为打造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贡献“人民”力量!
(供稿:宣传中心、医务处、感染管理办公室 责编:汪铁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