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
12月18日开业在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国家队”
全面进驻首都城市副中心!
编者按
拥有3大院士团队、5大国家级中心、18个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国家重大疾病多学科合作诊疗能力建设项目、2个北京市重点专科、5个北京大学研究所和4个北京大学研究中心的强力支撑,通州院区建设以创伤急诊急救、妇产、肿瘤综合治疗、研究型病房为特色,深耕优势学科,拓展服务能力,点燃发展引擎。
小编带您一起探班“国家队”,咱们第一站走进国家创伤医学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设立的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具有全国领先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具有丰富的严重复杂创伤救治经验,在全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
中心配套设施完善,创伤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齐全,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具有能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医疗设施、设备,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的能力和经验。为全国创伤医学及创伤救治中的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技术提供指导,多次组织创伤医学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领和推动国家创伤医学发展。
目前中心设置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具有独立急诊外科、创伤复苏单元、创伤急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检验科、放射科、急诊急救手术室等部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投入使用后,中心的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培训等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十四五”时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致力于将通州院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伤医学中心,拟在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康产业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打造一流的医学机构,围绕创伤医学,建设包括国际一流的临床诊疗中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中心、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研发攻关中心、科研转化中心、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中西医协同中心等七大内涵建设。
医疗服务能力介绍
科室设置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体设在通州院区,并将在未来的通州院区二期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各项功能。
通州院区创伤救治中心实行实体化运行,具备独立的创伤复苏单元、创伤病房、创伤重症监护病房,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相关专业固定的医务人员,由包括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10个核心科室和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烧伤科、整形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精神科、康复医学科、介入放射学专业、中医科、输血科等14个支撑科室的固定人员组成。
诊断服务项目
能够常规开展心电图,胸部、骨盆、四肢X片,全身快速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Sonography in Trauma,FAST)等辅助检查和其他必须的实验室检验。
创伤及其并发症诊疗能力
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伤救治流程,具备常见创伤、严重创伤和创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能力,严重创伤患者到达急诊后,具备快速评估及抢救的流程和能力,能够在1小时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手术和损伤控制性手术,具备开展各项急诊手术的能力和条件,具备严重创伤生命支持能力及相关仪器设备。能够开展或指导开展创伤康复治疗。
关键技术开展情况
具备创伤救治先进理念及技术,能够开展创伤复苏、损伤控制手术、确定性手术和康复治疗所涉及的完整创伤救治技术。
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信息联动系统
具有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之间的信息交换与预警联动系统,在创伤患者经急救中心(站)救护车转运到达医院前,能够完成患者基本信息及医疗信息传输,并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对应的预警级别和准备工作。
建设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国家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医院,通州院区正积极筹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具备承担航空医疗紧急转运任务的能力与条件。
学科带头人简介
姜保国 院士
姜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主任。
姜保国院士长期从事创伤外科临床救治,致力于降低创伤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学术研究,是我国临床多发伤救治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及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关节周围骨折诊疗技术,严重创伤救治体系建设领域开展了开创性的研究和系统深入的探索,在降低创伤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多项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王天兵 教授
王天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通州院区执行院长、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副主任。王天兵教授长期从事创伤外科工作,临床救治经验丰富,是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常委、秘书长,国际创伤救治联盟常委,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