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药学会医药信息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承办的“医药信息研究与应用暨第三届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现场会议与网络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临床研究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5G、AI等前沿理念及技术主题,分享探讨医药大数据在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及在规范化管理中的作用。来自全国各地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者、研究者以及制药企业、CRO及SMO公司等相关人员共计23.5万人在线参会。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主任周颖玉主持大会开幕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韩娜、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胡欣分别主持大会报告环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丹杰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药学部主任钟明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主任药师王家伟,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主任药师刘皈阳,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常务副主任李朋梅分别主持专题论坛与专家研讨环节。
会议邀请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孙咸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孙咸泽指出,新一代医药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医药大数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驱动临床研究的加速引擎,提升新药研发效果,助力打通从医药创新到满足临床需求的最后一公里。
会议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毛群安强调,国家高度重视全民健康数据的利用率、标准化和安全问题。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是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姜保国希望,国家卫健委、国家医药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领导,知名临床研究学者共同参与搭建大数据研究平台。平台将在原有的临床信息、医院信息为技术服务、为管理服务的情况下,让数据真正净化出来,为临床的多中心研究服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主任王天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王天兵指出,医药大数据的整理和应用早已突破了常规的诊疗领域,在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正在尝试将主要的临床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和药物安全使用、临床药物研究进行整合,将数据“唤醒”,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议邀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化药临床一部部长杨志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临床试验管理处副处长王海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检查一处副处长王佳楠、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生物资源与安全处副处长李萍萍,分别从新药审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人类遗传资源大数据管理等方面,就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度剖析与解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栗占国分享了自身免疫病临床前沿研究中大数据运用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从临床数据推动中药现代化这一角度,阐释了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分享了关于在中国人群中开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真实世界研究来鉴定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临床证据,以及数据挖掘与分析在临床研究方案设计与管理方向的经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和与会代表分享了银屑病新药本维莫德研发过程中研究数据的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主任姚晨就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库技术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度实践和深入剖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药理科主任边佳明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了医药信息化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重要性。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药剂科主任王丽霞就中药安全合理用药与用药管理分享了深入研究的成果。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刘开彦分享了干细胞临床伦理审查的思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处副处长饶慧瑛和与会者共同解读新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药物临床试验的规范化。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处长陈清金,分享了运营商如何通过数据服务助力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讨论环节,各领域与会专家通过现场和网络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就政策监管助力临床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与实践、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在临床研究中的作用两个主题展开了热烈和深入的讨论。
此次论坛的内容紧扣临床试验行业的热点与前沿,为期两天的会议让参会的专家与听众均受益匪浅。论坛的成功召开提供了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的临床试验学术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医药信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助力临床试验信息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供稿:科研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王瓅珏 责编:孙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