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郭继鸿(心脏中心)

[ 2014-11-16 01:38 ]
姓 名
郭继鸿
年龄
56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性别
文化程度
博士
所在科(处)室
心脏中心
参加工作时间
(年月)
1969年
联系电话
88325346
 
被推荐人 简 历
1978.09 1987.12 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医学博士
1987.12 至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88.10 1989.09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被推荐人
主要事迹(可附页)
 
郭继鸿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大家的好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起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平时十分注重党性修养,为人正直善良,善于顾全大局,能够较好地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每天早来晚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如何提高科室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和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解除病人的痛苦上面。一年内共收到各种形式的表扬信及锦旗多次,得到医患的好评。
二、在繁忙的学术和医疗工作中认真安排时间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活动。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能保持全勤参加活动,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体现了对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高度重视。认真通读有关必读材料和辅助材料,撰写了大量读书笔记
三、郭继鸿教授以永不知疲倦的“拼命三郎”精神忘我的工作。为了每一次查房、每一次讲课,郭教授都会认真准备到深夜。尽管这些内容他几乎都能倒背如流,多年来,郭教授从未有过不备课的情况。他的备课笔记新的替代老的,他把每一次讲课当成一次自我检查、自我学习的过程。
夜间,当你经过人民医院时,只要抬头看一看郭教授的办公室,灯光总是亮到深夜,那就是郭继鸿教授正在苦读。很多进修医师看到电生理室的郭老师夜以继日的工作和学习,都非常感动地说:“看了电生理室老师的工作,才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到郭继鸿教授是如何工作的,才懂得什么叫做向自身极限的挑战……”。业务上精益求精,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一个又一个患者解除了解除了病痛,重返工作岗位。作为全国著名专家他从不分昼夜及节假日,忘我工作。一边郭继鸿负责全院的心律失常抢救绿色通道多年,在导管室里常常手术到夜晚。特别对外院转来的疑难病例或失败病例,经大家术前进行讨论后,制定周密的诊疗计划,使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例得以救治,为我院在该领域争得了荣誉,并吸引了更多得患者到我院就医。一年内共主持射频消融及起搏治疗手术达600余例,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
四、在教学及科研方面 郭继鸿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国家重大科学基金项目,现带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多名,他始终把医教研放在自己工作的重要位置。承担着北医7年制本科心内科教学,承担着十年百项工程的全国培训,累计教学时数千余小时,为近年发表,论文数篇,主译并出版学术专著五部。郭继鸿教授不断开拓继续教育的范畴,每月一次将国内著名专家请进来,做高水平的专题报告,进行热烈的专题讨论,参会者不仅有进修医生,还吸引了诸多国内知名学者,将继续教育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五、育人先育德德重于才
对于每一个到电生理室进修的医生接受的第一个教育就是德育。
郭继鸿教授教育学生有句名言:“对人而言,德重于才。应永远记住:先人后己,病人第一。
”郭继鸿教授大张表扬先人后己,勤勤恳恳工作的每一位医师,严厉批评自私自利的行为,在电生理室树立了“先人后己,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概念。
你到电生理室总能看到有那么一批“傻子”在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总能看到有那么一批“傻子”操劳在病人身旁,总能看到有那么一批“傻子”冲在抢救病人的最前面,他们就是郭继鸿教授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的医生、研究生和进修医师。
更多的医生进修后当地的领导和同事反映他们像换了一个人。对工作极为认真,对患者极端负责,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郭继鸿教授在继续教育的过程中,以他渊博的知识、勤奋的精神,不仅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更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