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 叶颖江 主任医师
燕赵名医堂声音全程文字呈现
一旦患者被确诊为恶性的肿瘤,无论是患者本人和家属心情都非常的沉重。但是让他们更加困扰的可能是下一步究竟怎么来治疗,现在的治疗方法太多了,像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等,这么多的方法究竟怎么选,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怎样的顺序才是做合理的,让患者和家属非常地纠结。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出现,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模式在国外早已形成制度了,在我国才刚刚兴起不久。今年五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教授的牵头组织下,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业委员会成立了。将在全国的基层医院推广这个模式,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今天节目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外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教授做客,肿瘤的多学科治疗模式究竟如何让患者受益呢,稍候的50分钟我们一起来聆听。
肿瘤MDT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燕赵名医堂》,大家好我是潇彤,欢迎叶教授,叶教授您好。10天前京、津、冀的肿瘤专家到沧州南皮县推广肿瘤模式,当时我记得现场的电子显示屏上写着这么两行字,“汇聚京、津、冀,造福县乡村。”这是南皮县医院的张院长亲自编写的,张院长说这两句话道出来南皮老百姓的肺腑之言,因为呢这个模式推广以后,挽救了很多肿瘤患者的生命。其中有一位农民直肠癌患者,确诊之后的治疗分析,当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节目一开始,想请您借这个病例跟大家来说一说,这个新的模式到底是怎么来帮助肿瘤患者的。
叶颖江:好的,河北生活广播的各位听众大家好。这个病例是一个男性60多岁的男性,他主要是因为大便习惯改变有6个月了,也就是有的时候大便带血,有的时候大便次数增多,有的时候有黏液,或者是肛门下坠,或者是总想大便,那么这些呢都叫作大便习惯改变。这个病人呢已经有这个症状6个月了,但是他一直没当回事,他一直觉得身体还蛮好的,所以没有去看。但是最近看病3天他就下坠的比较厉害,而且便血多了,所以这个病人就到医院去就诊了。
当时医生给他做了一个肠镜的检查,并且取得了病理,取得病理之后怀疑直肠长了一个肿瘤,那么我们就说是直肠癌。这个病人原来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只是这6个月出现了症状,之前诊断了是直肠癌,这直肠癌距离肛门口还非常的近,就是距离肛门口大约三到四厘米长了一个肿块儿,它是比较硬,而且整个肠腔被三分之二也占满了,而且还出血,那么这个肛门它收缩功能也不是特别好,所以有的时候这个大便放屁的时候就可以流出来。检查发现肝脏和其他肺也没有什么转移,初步诊断他就是局部的进展性的直肠癌。
主持人:当时就算是晚期了是吗?
叶颖江:局部算是一个进展期,也不能说是晚期。因为他局部病灶的评估和远处转移没有,如果没有远处转移,局限在局部的病灶,应该还是一个局部病灶期的。不能说晚期,应该说中期吧,因为它很确切的是分四期,应该说四期是最晚的,四期通常伴有肝脏转移和转移的病人,那么三期是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这个病人从术前的评估来说呢,应该属于三期的病人。
主持人:那后来呢,他当时情况如果在胃肠外科就诊的话,或者在基层医院的外科就诊,那就直接可以做手术了是吗?
叶颖江:因为这个病人是非常复杂的一个病人,尽管这个病情不是晚期,也就是中期吧,但是它非常的复杂,就是在刚才潇彤主持说的一样,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到底是选择放疗、化疗,还是说选择这个生物治疗,手术治疗。因为直肠癌它这个位置,在我们医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因为这个设计到保肛,保肛对病人生活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果我们采取一种治疗方法,让他能够保住肛门,那这出来大便要好得多了。再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涉及到我们选择的治疗方法了。如果说这个病人单独的去医院内科,就可能采取一个放疗的方法:如果去放疗科呢,就可能采取单独的放疗的方法,那外科就单独采取一个手术的方法。这样都么让大便从正常的路出来的话,就比它从肚皮上做一个肛门,从这出来大便要好得多了。再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达到这个目的,这就涉及到我们选择的治疗方法了。如果说这个病人单独的去医院内科,就可能采取一个放疗的方法:如果去放疗科呢,就可能采取单独的放疗的方法,那外科就单独采取一个手术的方法。这样不是完美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个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当然这种完美的方法呢,还有赖于术前的评估。就是你术前做核磁了,它到底是哪一期的,刚才我们提到是中期,为什么它是中期?不是说单纯一个外科医生,一个内科医生就说了算,他是由放射科医生确定了它的检查,那么确定了它的分期,然后这个内科医生、肿瘤外科医生、还有放疗科医生,还有病理科医生,再加上放射科师生一起来讨论这个病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就是一种MDT多学科诊断治疗的模式。他们同时进行讨论,而不是单纯的病人拿着他自己的病例一个医生一个医生的找,而是需要这些医生坐在一起,那么针对这个病人的病情讨论出一个诊断,或者是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再一个检查齐了治疗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给他做放疗,还是做化疗,还是做手术,或者说先放化疗然后再手术,这就是MDT的一种形式吧,一种具体病例的应用。
那么对这个病人来说呢,我们就采取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这种模式,多个学科的专家坐在一起,针对这个病人当时这病情和检查的这种情况呢,给他进行讨论。每个专家利用他学科的这种知识,跟这个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那么最后讨论的结果呢,这个病人先进行放疗,同时又化疗,再休息六个礼拜,这样将近三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术前的治疗。经过治疗之后使得肿瘤缩小了,缩小了我们再进行术前的检查,包括肠镜的检查,看看是不是肿瘤缩小了,还有没有肿瘤细胞。还有如果有的话,肿瘤缩小到什么程度,可以不可以保肛了,可以不可以进行手术了,这时候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方案。做完了治疗之后,依然需要这种评估,依然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坐在一起,经过放疗之后的这个病人再讨论,他下一步应该怎么治疗。如果确定手术治疗了,我们就把这个病人交给手术医生去给他做手术,如果需要化疗了,这个病人就继续地交给肿瘤内科医生,让他来继续化疗。
刚才我们提到这个病例最后的讨论结果是,进行放化疗之后,进行手术治疗。
主持人:那效果怎么样呢后来?应该是要比直接做手术要好很多
叶颖江:因为这个病例经过放化疗之后,他肿瘤是明显地缩小。你像我们刚才提到了三四个厘米是距离肛门,保留肛门是非常困难的,当然也可以保留,但是就有可能冒着一种风险,有可能肿瘤会残留的这种风险。那么我一直在主张呢,在肿瘤根治和保肛之间呢,首先要保命然后再保肛,保命的意思就是保住肿瘤的根治性,才能保住这个生命,然后再考虑到保护肛门。当然考虑到两者结合起来,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也就是说又保命了又保肛了,达到了肿瘤的根治性了,又保住了肛门了,是非常好了。而这个病人呢,经过多学科的这种诊疗模式,恰恰就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既保留了这个肛门了,也把肿瘤完全根治了,那么做完手术之后非常满意,而且术后7天恢复非常好地出院了。而且病理显示呢没有肿瘤残留,然后都切的很干净,他达到了一个又保住命了,又保住肛门了。
主持人:通过这个分析我们了解到,其实一句话,原来是我们肿瘤的患者挨个去找医生,去围着医生转,现在这个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出现以后,是我们的医生以患者为中心,组建一个多学科的医生团队,围着患者来转,讨论一个适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叶颖江:对,是这样的,你说的完全正确。
肿瘤MDT模式推广需要医生认可
主持人:这个模式应该是我们患者受益,医生也通过这样一个多学科的合作,在治疗的技术还有对肿瘤的控制方面,也是有一个创新、磨合和进步,是有益于患者也有益于医生的方式。(是的)其实它这么多优势,我们觉得如果能够广泛的开展,让每一位患者都受益,就太好了。不过目前据我们了解,在咱们国内其实开展也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只是目前只有一些复杂的疑难的病人,在各医院才会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多学科的综合治疗。那未来有没有可能,让每一位肿瘤患者都能得到这样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模式呢?
叶颖江:这个是完全可能的,那么刚才像你节目的开始介绍的一样,中国医生协会外科医师分会MDT专业委员会,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在全国更广的范围之内,推广这种诊疗的模式。尽管我们中国已经有这种模式了,但是它开展不太规范,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你比如说有的医院里的宣传里边也提到了,我们也有这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而这个综合治疗呢六个学科只有三个学科来参加这种讨论,这就是形式上大于内容。还有一个由于现在某原因,就是科室在争抢病人,这样就是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就是不能让病人享受到他应该得到的是哪种治疗方式。还有像你刚才说的一样,就是只会诊疑难病人,而病人很多就会诊不过来,这可能是对综合治疗模式的一种理解的偏差。其实综合治疗模式不仅仅是会诊疑难病人,应该对所有的肿瘤病人,只要跟常规不一样的,都应该会诊。而且这种会诊模式呢,目前还是汇集在全国大的一些医疗中心,还有就是学科之间的沟通也不是特别地通畅,因为在某些中心尽管开展了,由于某些原因沟通不是特别通畅。正是基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MDT就是综合性治疗委员会呢,决定在全国更广泛的推广这个活动,其实这个活动的推广呢,最主要的是首先医生要接受这个模式。
主持人:医生要有这样的一个接受这种模式的思想基础,才会给患者去实施,因为我们患者觉得这个方式不错,但是主动要求可能有时候没有这样的设置,这样模式实施的场所和保证,也没有办法得到这个服务啊。
叶颖江:对的,那么有些医院写出来了,有多学科治疗的模式,然后可以申请这种模式,但是有些病人他不知道有这种模式,就是医生也是近几年,某些医院的大医生才知道这种模式,才接受到这种模式,而更多的医生他不知道这种模式,所以病人更不知道怎么样去会诊了,去找几个专家同时对他的病例去进行讨论。现在就是形式上更多一些,但是内容上往往不能让人满意。如果说哪个医院有这种模式,从基层开始,你比如说从我们的乡村医生开始,就能够知道医院里边有这种模式的话,跟病人去介绍,然后到这种医院里就诊的话,病人的满意度,治疗病人的准确性就会很高了。
主持人:这个模式需要逐步的推广,叶教授牵头来做的这个事情,也正是要致力于这个模式在全国从基层来推广。
叶颖江:就是我们今年9月份在河北省南皮县做了一件事情,我觉得就是非常有意义,也就是南皮县的这个MDT县级医院的多学科治疗,南皮县医院已经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了,而且每个礼拜六的上午,有十几个学科的专家坐在一起,针对肿瘤病人的治疗进行一个讨论,这个就非常地好。而像现在县级医院开展这种多学科治疗呢,还不多吧应该。
主持人:当时我记得在这个高峰研讨会上,十几位肿瘤科的专家,都提出了建议,那么这次会议让您有了哪些新的思路呢,稍候一段片花之后我们继续回来,听您继续讲解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胃肠肿瘤问题要早发现
主持人:肿瘤的多学科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如何让患者受益,今天节目我们正在关注,大家选择收听的是《燕赵名医堂》,来自河北生活广播,每天下午的五点到五点五十分,名医在线指导健康。今天为大家邀请到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教授。叶教授,正在通过空中电波为大家讲解多学科肿瘤治疗模式究竟是怎么回事,对于患者来说,这个综合会诊的诊疗模式能带来什么呢,大家有相关的一些疑问,还可以继续提问。胃肠外科的所有的健康问题,今天都可以向叶教授请教,0311—86698082/86698083,QQ群:369389872。继续请进叶教授,叶教授你好。
叶颖江:你好。
主持人:群里有位朋友请教您,您帮他指导一下吧。虽然不是胃肠外科的,但是也是肿瘤的问题啊。他说他的父亲去年查出肺癌,然后5月份在武汉做了伽玛刀的手术,又一年又查出现转移脑部了,又做了这个伽玛刀的手术。现在在腿没劲,头有时会很疼,想问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叶颖江:这个跟我专业比较远,我想他是不是有这个脑转移带来这个脑水肿,所引起的其他的疼痛。我觉得最好还是找这个相关专业的医生去看看。(对尤其是他做手术的这个医生)一个是做手术这个医生,再一个神经内科的医生也去看一下。
主持人:明白。但是不管怎么样,今天我觉得之所以说这个朋友的问题,其实跟我们今天探讨的这个话题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第一时间确诊是癌症之后,都想着自己用什么方法治最好,用这个方法治以后,接下来应该该怎么办,出现新的问题又应该怎么办。其实对每个家属和患者来说,最需要得到的是专家的一个专业指导,而不是自己去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或者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所以说决定由患者和家属来做,但是在没有专业的这个指导下,往往这个意见即便拿出来也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我记得不久前微信里发过一篇文章,说是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之后,这个医疗的治疗效果反而下降了。
叶颖江:我也看到了这篇微信了,它不只是治疗效果下降了,而且病死率也增加了很多,我想它是有一定道理。因为医学它是非常非常复杂的一门学问,而且这个医生其实是人的修理工,而这种修理工跟修理机器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它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做一个好的医生,他要经过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十几年的教育,然后再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然后才可以做一个好的医生。即使这样的话,还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说医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培训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家属呢不是一个专业人员,所以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还是比较难的。即使这样的话,医生你单个学科的一个诊断,有的时候也是不能满足这个病人治疗基础的,所以现在在全世界都在推广这种模式。而且国外开展的相对比较早,国内相对晚一些,但是有些单位做的已经比较好了。
主持人:会上您也提到,其实这种模式1993在英国就诞生了,而且在英国已经是立法了,也就是现在在英国如果不经过MDT,也就是肿瘤的综合治疗模式,就给患者治疗的话是违法的。
叶颖江:是的,因为我在英国的利物普大学进行学习的时候,我的那个英国教授,他现在是英国国利卫生院一个官员。他当时来到中国之后,他一介绍的时候他就提到了,在2007年的时候,在英国的国利研究卫生院,相当于我们的卫生部和卫纪委的,他就已经颁布了MDT肿瘤治疗的法律文件。他规定如果这个病人在确诊之后一个月之内,必须开展肿瘤治疗,如果不开展肿瘤治疗的话,他就认为这个违法的。还有一点如果这个社区医生怀疑这个病人得了肿瘤了,那么必须在一个礼拜之内,给他转诊到专门肿瘤医师那里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这一方面要求非常严,而且国外的法律是非常严谨的,规定了之后大家都必须是这样做。那么在英国,最早是社区开始的,也就是从下向上开始,再扩展到各个医院,各个肿瘤。那么在我们中国呢现在是从各个大医院开始,然后基层医院开展的比较少,这也是跟国外不一样的地方。那么这样我们再从基层开始普及这个模式,逐渐地扩展到更多的医生来了解这种模式,而应用这种模式。并不是医生了解之后,他就肯定去应用这种模式。
主持人:那这次南皮的讨论会结束之后呢,我们了解到叶教授还有计划要在河北省的其他城市,还有国内的将近一百的家的城市也来推广这种模式。把这个模式真正下沉到基层,这样的话让更多的患者,直接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够得到这样一个高级别的,多学科的,甚至是北京、天津、上海,还有省级大专家诊疗服务。直接让患者受益。不过革新需要胆识也需要勇气,也需要有身先士卒的领军人,您作为这个领军人物,我们知道要改变一种旧有的模式是困难重重,那目前多学科的肿瘤治疗模式推广,通过这次南皮会讨论,您还觉得有哪些阻力呢?稍候我们请您来解答这个问题。线上有位朋友的电话,刘女士在等待您,请您现场指导一下好吗?(好)刘女士你好,您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叶颖江教授了。
刘女士:我是那个养护中心一个住宿的人,我最近有一个问题就是大便不畅快,而且解手的话解一点点,而且很细,很少。尤其最近一个礼拜便血,解小便的时候也流血,肛门也流血,我就有点担心。我就想问叶教授是不是肛肠也出了问题。
主持人:您是北京的朋友是吗?
刘女士:我是北京的,我在三河住着。
主持人:那请叶教授给您分析一下。
叶颖江:您好,您多大年龄了?
刘女士:我今年是82岁。
叶颖江:您这是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刘女士:原来不好的话经常也有,但是最近大便不是特别干净,也有一点,一次很少,很细,就没有痛痛快快的解过大便,最近一个星期便血,解小便的时候肛门也出血。
叶颖江:原来有过这种情况吗?
刘女士:原来没有过。
叶颖江:每天都有吗?
刘女士:每天都有,每次解小便都有血。
叶颖江:是什么颜色的?
刘女士:鲜红的,而且比较多。
叶颖江:是流血还是滴血啊?
刘女士:便前没有,就是一擦的时候,马桶里滴了好多血。
叶颖江:最近大便干燥吗?
刘女士:不干燥,就是很很少,解不出来。有大便感觉坐下来解那么一点点。
叶颖江:每天都想上厕所吗?
刘女士:就是流血大概一个礼拜了。
叶颖江:一天大便几次啊?
刘女士:一天一次到两次,就是一点点,有时候就解不出来,有时候解那么很细的一点。
叶颖江:原来大便很规律的对吧?
刘女士:原来还可以吧,一天有一两次还可以,数量不算多但是还可以。但是解大便老没劲,没有痛痛快快解一回。
叶颖江:那血量多吗?
刘女士:我觉得太多也不算多,但是马桶里滴的都是血。
叶颖江:都是鲜红的是吧?(鲜红的)是马桶里鲜红呢,还是手纸上鲜红的?
刘女士:马桶里手纸上都有。
叶颖江:那么现在就是说这一个礼拜总有便血,然后总有变异,而且大便有点变细,对吧?(这怎么办呢?)那么这种情况呢初步考虑就是直肠的问题。因为它是新鲜的血,量也不多。我觉得你不用紧张,可以让医生做一个肛门指诊。(会是痔疮吗?)是为了鉴别痔疮还有息肉肿瘤之类的,那么需要做一个肛门直诊和肛门镜的检查。因为单纯的指诊它只能摸出这个肿块来,但是这痔疮来说,单纯的手摸是摸不出来的,必须用肛门镜来检查才能看得出来。通常来说这两个方法结合,因为这个手指头做肛门直诊的话,他只有七八公分的地方可以摸得到。那么直肠在解剖上来说,它是十五公分左右,这个指诊单纯靠手指头去摸是摸不全的,所以如果说手指头摸完之后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你也不用担心。然后还需要做一个肠镜的检查,您过去做过肠镜的检查吗?(没有做过)按您这么大年龄了,而且有这个症状,我觉得如果说肛门指诊查了没什么问题,我觉得还需要做一个肠镜的检查。那在国外来说呢,一般人是三到五年,一般是超过40岁以上做一次肠镜检查。那么对于我们国内来说呢,没有普及这种检查的方式和检查的模式,那么对于有消化道症状的,包括您这种便血的症状,就应该去做一个结肠镜的检查,是最直接的检查了。(对,这个检查是必须要做的)可以看看里边有没有息肉啊,有没有炎症啊,有没有痔疮啊,而且它不仅看直肠的一段,还可以看更远一些的地方。
刘女士:这叫什么镜检查,我没听明白?
叶颖江:结肠镜检查。你把你的症状跟医生描述,描述医生会给你做一些肛门的检查,包括指诊啊,还有直肠镜的检查,直肠镜也就是个七八公分的样子,这个能耐受的。
刘女士:门诊上就可以吗?
叶颖江:门诊就可以的。
刘女士:我想问您一下大夫,我能去您那挂个号看看吗?
叶颖江:没有问题啊。
主持人:叶教授是在周五半天的门诊。
肿瘤MDT模式百城行
主持人:朋友们这里是《燕赵名医堂》,来自河北生活广播,我是潇彤。我们继续请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肿瘤外科叶颖江教授。叶教授您好。
叶颖江:潇彤你好。
主持人:就刚才提到这个推广还有哪些阻力呢,据您会议之后观察。
叶颖江:我觉得就是通过这次会议观察到,阻力也不是特别大了,因为就是医生接受这件事情就可以了,但是就说还需要一个管理部门的一个期盼吧。如果这个事情有医院的管理者来积极地推动,那就肯定是做起来非常容易。那为什么南皮县医院它能做得很好呢,因为它那儿院长非常支持这件事情,因为他知道MDT的模式是一个方向,他也知道国外不只是肿瘤病人利用这种模式,那么就是良性的疾病,你比如说心脏病啊,脑卒中啊,然后糖尿病啊这些都在采取这种模式,那么如果领导重视了,在中国来说事情可能就好办一些了。还有一个问题呢,就是为什么需要管理者的支持呢,就是因为这些人要拿出一个礼拜要有半天的时间,专门讨论这个病例。那讨论这个病例,你科里的工作,其他的工作都要放下来。(对啊,大学凑到一起这个事情是非常难的)而且有些人他没有接受这个理念,他就觉得我应该去手术去,我不应该坐下来讨论这个事情,他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我们医院在1998年刚开始的推广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王杉院长借助国外的模式,在我们这儿推广这个模式的时候,有的医生也是不理解。开始不理解,后来大家都离不开这种模式了,而且就觉得这个礼拜没有这种讨论,自己治疗的这些病人就觉得有点不踏实了。就说人们从讨论病房的病例到讨论门诊的病例,从讨论疑难的病例到每一个病例,都进行讨论,这样都离不开了模式了。(尝到甜头了)对。在英国也是这样的,英国它也不是所有的都做得非常地好,那么英国到现在开始它也在逐渐的推广之中。任何一个医疗的模式,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能够接受,而且所有的单位都能够开展。那么我在这儿需要强调一点就是,在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这种模式的同时,刚才提到不只是恶性肿瘤,良性疾病也是这样。况且我们现在所遇到的肿瘤的病人,不只是肿瘤一个问题,而且涉及到治疗的话,还涉及到他心脏的功能,肺的功能,肾功能,肝功能,所有的一个评估。刚才我们一位阿姨年龄比较大,年龄比较大80多了,实际上在我们医院我们科来肿瘤病人来说呢,80多的就算年轻的了,尽管说是年轻的,肿瘤也就说老年人越来越多。但是对这些病人的治疗来说,不单纯是肿瘤,可能涉及到很多刚才我说到那些器官的,内科、呼吸科、重症监护、麻醉科,来为这个病人的身体治疗保护好。
主持人:节目时间也到了,非常感谢叶教授,您牵头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百城行,将把这种模式在河北乃至全国推广,让更多的百姓受益。面对肿瘤我们不再无助,感谢您和您的医师团队,以及更多的专家为患者谋求更大的福祉。再见叶教授。
叶颖江:再见潇彤。
——摘自:燕赵名医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