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钱彤
与青光眼不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则主要见于45岁以上人群,它是由于年龄的增长,黄斑部视网膜和脉络膜发生退行性病变,引起视力损害,又称为“老年黄斑变性(AMD)”。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人们对AMD认识的加深,近些年来中国城市人口的AM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每6人就有1人患有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总数接近4000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钱彤介绍说,眼底中心的黄斑是人视觉最关键的部位,它的视觉功能占整个眼球的70%~80%。光觉、色觉、形觉是黄斑的三大功能,其中光觉感知物体的光亮,色觉感知缤纷的色彩,形觉感知立体的世界。因此,当黄斑发生病变时,患者的主要症状除了视力下降,还有视野中心出现暗点,色彩对比敏感度下降以及视物变形。
老年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钱彤介绍,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平均AMD患病率为15.5%,其中干性AMD占81.1%,湿性AMD占11.9%。
1.干性AMD:分为早、中、晚三期,到晚期时可致患者几乎失明。而恰当的治疗可以延缓眼底病变的进展,降低中期AMD向晚期发展的危险。在治疗上,早期干性AMD可以只定期复查,不必用药;中期干性AMD除定期复查,还可以给予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治疗;晚期干性AMD如果是单眼,也可以给予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治疗,目的是延缓另外一只眼睛的进展;而双眼都到晚期时,则基本上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除了向晚期进展,视力逐渐下降,干性AMD还可以转变为“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导致视力的快速丧失。
钱彤说,由于抗氧化性维生素C和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素和锌水平偏低是引起AMD的危险因素,因此给予这些抗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治疗,对于干性AMD患者来说是有效的。
2.湿性AMD:又叫新生血管性AMD,就是黄斑部位的视网膜下生长出病理性血管,这些血管脆弱并容易渗漏出血。湿性AMD如果不加以干预,患者很快就会致盲。老年人可通过阿姆斯勒(Amsler)表在家进行快速自查。如果看到的表格发暗、发黑、直线变曲线了,可能提示黄斑的功能受损,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由于病情发展快,湿性AMD的治疗越早越好,应在视力刚刚出现损伤或初诊发现可治疗的病灶后,即开始治疗。湿性AMD的治疗方法有热激光光凝法、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近些年出现的抗新生血管治疗使湿性AMD患者的视力提高成为可能,具有里程碑意义。”钱彤说,湿性AMD患者眼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异常增高,促使新生血管生长。而抗新生血管治疗能够直接阻断VEGF的作用,减少血管渗漏和血管新生,而不损伤正常视网膜组织,适合治疗黄斑中心凹下及黄斑中心凹旁的病变。这种治疗可以帮助绝大多数患者维持视力,很多患者的视力还可提高。不过,抗VEGF治疗的局限性在于需要多次治疗,存在眼球内注射的潜在风险,并且价格昂贵。
总之,老年黄斑变性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对干性AMD,恰当的治疗可延缓眼底病变的进展,降低向晚期发展的危险,延缓视力恶化;对湿性AMD,及时、恰当的治疗可改善眼底病变,维持、甚至提高视力。
——摘自:中国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