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健康知识  > 健康传播

“恐艾”是一种心理疾病

[ 2014-06-29 ]
 
   近日,“恐艾”事件又被炒得沸沸扬扬,5000多名艾滋检测为阴性的人群坚信自己患上了艾滋病,或是染上了变异的艾滋病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有关心理专家认为,由于艾滋病是无法治愈的疾病,有过高危性行为的人群对此产生了过于恐惧的担忧,从而产生出的一种心理疾病。
 
    这种类似的“恐艾”人群是否在其他无法治愈的一些疾病患者身上也会出现呢?在近日正在举行的第13届南方心血管会议上,会议主席胡大一教授指出,“恐心”人群确实存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时需要心理治疗。
 
    名医简介:胡大一,男,河南内黄县宋村乡北沟村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专家津贴。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
 
    “一位32岁的女性晚上总是睡不着,她说时常感觉心律不齐,总觉得自己心脏有问题。经过全面检查发现,其实她的心脏并没有任何问题,身体其他方面也很正常。医生告诉她没事,可以安心回家了。可她回家后仍然睡不着,觉得自己心脏有问题,需要去医院治疗……”胡大一教授指出,这样的病人不在少数。其实,只要有经验的医生都可以判断,患者是女性,仅32岁,无家族史,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很低,详细询问情况,例如,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心律不齐,如果在心律不齐的可能范畴,就基本可以排除患病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就要推荐患者去心理科进行相关的治疗。
 
    “另一类‘恐心’人群,特别担心患上心血管疾病,而拒绝做相关的检查,连血压也不敢测。这是非常可怕的,防病于未然,疾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
 
    “最后一类‘恐心’就是真正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了。以高血压为例,高血压是现今无法治愈的一种慢性病,患病人群对疾病不可治愈了解很深,但他们对疾病的彻底治愈仍然抱有很高的期望,由于常规治疗的药品都标注着详细的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患者希望有无毒副作用的灵丹妙药可以替代日常的降压药,因此停掉正规药物,热衷的对一些广告类保健品,或偏方长期服用。”胡大一教授对此非常痛心,他认为,这些宣传有疗效的保健品大都是一些没有取得任何药品资质的产品,对于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其实心血管患者只需要坚持规范的治疗,注意日常饮食,多锻炼,是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的,由于患者对疾病了解不全面,过于的恐惧,轻信广告,浪费了钱,还延误了病情,非常可怕。
 
    胡大一教授透露,现在不少医院都有开设“双心门诊”,一方面对未患病的“恐心”人群进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对患病人群进行正确的宣教,让病人从心理上真正认识疾病,了解疾病,从而坚持规范的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摘自新华网
地   址: 医院地址(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
邮编:100044

官方APP

微信